股權眾籌有什么法律風險
人氣:1827 發表時間:2019-05-14 10:16:53
“眾籌”在近幾年出現得比較頻繁,其中工商也有關于這樣的說法,我們稱為股權眾籌。其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于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那么股權眾籌有什么法律風險呢?
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1、項目信息虛假或不完善
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眾籌平臺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往往回避或缺位,以繞開法定的審查和擔保義務,因此眾籌平臺上所披露的項目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是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的。目前幾家知名的眾籌平臺上所顯示的項目信息通常僅對產品的用途和功能,或者商業模式做盡可能簡化的描述,并附上創始人的簡歷,較少有對技術和市場的客觀分析和評價,也少有對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同時,在描述中不乏采用夸大、絕對化的用詞,用以挑動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2、欠缺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
股權投資所涉風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有不少眾籌平臺卻有意或無意地放松了審查投資者資格的環節,其后果是投資者在做出參與股權眾籌之前忽略了對自身風險承擔能力的有效評價。
3、欠缺對沖動決策的保護
不少眾籌平臺要求投資者一旦決定參與股權眾籌即需進行投資款的繳付,即一旦做出投資決策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出資的行為。而另一方面,通常情況下眾籌平臺均只設定了單一投資者對單一項目的投資下限而未設定投資上限。兩者共同作用下,極容易出現投資者因沖動而做出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同時,從募集資金完成到取得相應股權,中間還有一定的時間差,在這段時間內,資金安全性較弱。
4、欠缺股東權利的保護
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者是通過SPV公司間接持有被投資的特定項目公司股權,并不能如同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取得該項目公司的股東地位,也就不能獲得相應的股東權利以及與之有關的其他保護。而通常情況下,SPV公司將管理權(包括行使在特定項目公司中的股東權利)授權予眾籌平臺或領投機構實施,投資者甚至并不了解其在SPV公司中的地位及權利,既不知自身有何與股東身份有關的權利,也難以采取保護該類權利。
5、投后沒有信息披露和資金使用監管
不少眾籌平臺并未制定、公布其信息披露制度,普通投資者很難了解項目公司的發展情況,包括所投資金是否正用于項目介紹中所述之用途。一旦出現項目公司濫用、挪用投資款項時,投資者不僅難以發現此類情況,更無法采取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損失。
6、缺乏投后管理而導致的退出無望
不少眾籌平臺對投后管理的方式也只字未提。投后管理的疏漏將直接導致未能在適當的時機退出項目公司,從而導致投資失敗。
股權眾籌的法律性質是公開發行證券,納入《證券法》的規制范圍,意味著每一筆企業的股權眾籌都須經過證監會核準,實際上成為一次小型IPO或小型的再融資。了解更多關于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公司財稅等信息,歡迎關注長沙立華星財務。
下一篇:小規模納稅人公司的申報流程
上一篇:最新增值稅起征點的變化